
- 索 引 号:XM00103-02-00-2025-118
- 备注/文号:厦工信提函〔2025〕46号
- 发布机构:厦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公文生成日期:2025-07-14
答复类别:B类
民进界别活动小组:
《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市RISC-V产业体系的建议》(第20251097号)由我单位会同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火炬管委会等单位办理。现将有关情况汇总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近年来,RISC-V生态在全球快速发展,因其指令集的精简、可扩展、开源开放、模块化和通用兼容等特性,在物联网、人工智能、5G通信和数据中心等场景中备受青睐,有望成为继X86和ARM指令集之后的第三极,为全球芯片产业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选择,也为我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2023年,工信部推动成立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RISC-V工作委员会。2024年,我国RISC-V芯片出货量突破80亿颗,占全球总量的40%。
二、措施与成效
(一)支持技术研发创新
一是支持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支持推荐企业申报国家RISC-V相关领域专项,扩大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在市重大科技项目、揭榜挂帅项目等支持领域,设置集成电路、第三代半导体、未来网络、新一代人工智能等方向,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开源芯片等相关领域关键共性技术联合攻关。2024年支持“应用于5G-A移动通信的Si基GaN射频芯片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无源光网络核心器件的媒体介质网络芯片FPGA化”等项目。
二是推动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依托中科院计算所在技术、人才等方面优势,中科(厦门)数据智能研究院以RISC-V开源指令集和智能计算系统为抓手,建设开源芯片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打造新型数据智能人才、信息产业自主生态平台和深度融合的企业服务体系。平台建设IP库与IP开发平台、开源芯片FPGA云平台、开源芯片边缘计算平台、开源芯片人才培养平台等4个子平台,对外提供IP授权、IP技术咨询、RISC-V处理芯片设计与验证、RISC-V边缘计算相关技术和解决方案、RISC-V芯片人才培养等服务。
三是精准加强政策扶持。2024年12月新修订的《厦门火炬高新区关于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中,特别针对RISC-V产业给予明确支持。对企业当年度RISC-V软硬件产品研发投入达500万元(含)以上的,给予其不超过100万元奖励,激发企业研发积极性;对企业参加开源基金会平台开展的各类开源赛事取得奖项的,给予一次性10万元奖励,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开源社区活动,提升在开源领域的影响力与竞争力。
(二)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
一是支持开源芯片生态建设。2022年5月,由中科(厦门)数据智能研究院牵头,半导体工研院、算能科技、芯阳科技、狄耐克等企业联合发起成立厦门市开源芯片产业促进会(以下简称“开芯会”)。2022年12月中国开放指令生态联盟(CRVA)福建区域中心成立,成为全国第三个成立CRVA省级分中心的地区,有效增强了集成电路企业和高校在开源芯片技术研究、产品开发等方面的服务能力,促进厦门RISC-V产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
二是加强开源芯片产业研究。加强与开芯会及中科院计算所沟通协作,在深入企业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RISC-V发展现状及未来机遇》《RISC-V产业链详解及趋势展望》《厦门发展RISC-V产业的现状分析及建议举措》《中国集成电路产业Top10城市的产业发展现状和产业政策研究》等多篇行业研究报告,为产业政策制定与调整提供决策参考。
(三)促进产学研合作交流
一是举办高规格产业论坛。近年来,依托开芯会,陆续举办了多场高规格、有影响力的产业论坛,包括“2023 RISC-V中国峰会厦门分论坛”“中国开放指令生态(RISC-V)联盟2023年年会”“2024 RISC-V中国峰会”“2024 HONG KONG RISC-V Day + AI CON”等产业活动,通过活动提升了厦门在RISC-V领域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二是促进开源芯片知识推广。鹭岛论坛开设的开源芯片系列讲座已成功举办26期(数据智能5期),采用腾讯会议+B站+微信视频号+寇享学术+半导体行业观察+芯榜+电子发烧友等多平台同步直播,累计在线观看人次超35万,极大地拓展了开源芯片知识的传播范围。闭门研讨会R-Talk也已成功举办12期,针对开源芯片领域技术及产业发展中的痛点问题深入分析,为企业搭建起了行业交流与对接平台。
三是举办专场项目对接会。2025年6月成功举办“四链同构 智启未来”——2025厦门智能终端与时尚消费品产业“四链融合”项目对接会,会上举行了厦门市开源生态产业创新联盟发起仪式。在“创新生态”专题对接会上,市物联网行业协会介绍联盟成立的背景和目标,百信、狄耐克围绕开源技术协同赋能和开源产品实践应用作交流分享,华为云、算能科技、芯瞳半导体、科拓通讯、纳龙健康等与会企业代表就构建开源生态进行广泛讨论。
(四)加强人才培养引进
一是高校端理论人才培养。积极与在厦高校合作,举办“一生一芯”厦门基地暑期夏令营、教育部CSP虚拟教研室推广交流活动、“一生一芯”校园宣讲等一系列活动,为芯片产业储备专业人才。目前,厦门大学和集美大学均已开设RISC-V的相关课程,华侨大学相关专业研究生已围绕RISC-V开展课题研究,厦门理工学院正在基于“一生一芯”开展学科建设,后续将开设RISC-V相关课程。
二是企业端技术人才引进。落实《厦门市进一步加快推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支持集成电路企业引进高端人才和大学毕业生,强化企业各层级人才储备。2024年共支持62家企业引进高端人才7名、大学毕业生1346人次,支持金额超2000万元。落实《关于更加精准有效集聚人才加快推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在电子信息产业人才政策设立集成电路细分领域,对企业存量人才进行奖励,健全引才留才机制。
三是产教融合人才培养。2019年5月,教育部正式批复同意厦门大学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厦门大学成为首批入选的4所高校之一。厦门大学翔安校区主平台包括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平台和集成电路设计平台,与海沧区政府、三安光电共建集成电路工艺中后端产业实训子平台。目前,平台已基本建成为集产业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学科建设于一体的区域共享型创新平台,具备每年培养和实训1500名产业人才的能力。
三、今后推动计划
(一)持续推动产业创新发展。落实好国家集成电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专项政策,进一步助力集成电路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支持企业承接RISC-V等方向国家专项,申报“两新”项目,力争获得国家支持。持续建设厦门市开源芯片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支持校企联合开展技术攻关,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二)加强智能终端需求牵引。加强行业研究,深入挖掘RISC-V在人工智能、车联网、算力中心、工业控制、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应用需求,从硬件企业智能化、软件企业赋能等角度同时发力,推动产品不断更新迭代、应用场景不断涌现,带动企业加速技术革新、产品验证和应用推广,构建开放、协作、共享的开源生态。
(三)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落实集成电路产业高端人才、电子信息产业人才、重点产业紧缺人才等各类人才政策,支持企业引进RISC-V相关领域的电子信息产业各层级人才,不断丰富企业人才储备。鼓励高校根据实际调整设置课程,有针对性加强专业型人才培养,通过“双导师制”等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实操能力,不断增强本地人才供给水平。
领导署名:翁晓岚
联 系 人:刘宇翔
联系电话:2896743
厦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5年7月14日
(此件主动公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