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工作动态
厦门政企“双向奔赴”! “四通四到”打造近悦远来营商沃土
时间:2025-07-11 18:12
 “企业正在探索人工智能按摩椅等身心疗愈项目的开发,人工智能相关政策的解读很及时,为企业后续拓展‘AI+’业务增强了信心。”不久前,一场《厦门市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若干措施》的政策解读活动,让飞虎(厦门)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小虎对企业的发展路径更有了底气。

  把最新的政策及时送到企业,答疑解惑、落实到位,这只是厦门加速落实,我省服务企业“四通四到”机制,构建政企互动新范式的一个缩影。

  今年,我省提出以更优环境支持企业发展,建立服务企业“四通四到”机制,即畅通联系渠道不叫不到、沟通解决问题随叫随到、疏通政策传导说到做到、打通部门壁垒服务周到。厦门市快速响应,于6月印发《关于建立服务企业“四通四到”机制的实施方案工作任务细化清单》,由市工信局牵头抓总,通过强化工作统筹,细化责任分工,确保机制落到实处。

  一段时间以来,厦门整合涉企“数据、机构、服务”资源,“一站式”满足全市中小企业政策服务、诉求服务、政务办事、服务对接等综合性需求,为处于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各个发展阶段的中小微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保姆式”服务。

  厦门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构建政企互动新范式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路径。我们通过理念重塑、制度创新和技术融合,畅通渠道、解决难题、落实政策、提升服务,实现‘有需必应、无事不扰’的动态平衡,积极打造政企‘双向奔赴’新生态。”。

  中小企业遇到违约拖欠问题怎么办?最近“厦门工信”微信公众号上线了个新功能,通过打通企业问题反映渠道,精准收集企业诉求,助企解难打开“厦门工信”微信公众号,点击右下角的“互动交流”专区,即可找到“拖欠企业账款投诉”的入口,实现足不出户,反映维权一键直达。

  6月1日,新版《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开始施行进一步明确了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及时支付中小企业款项要求,维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优化营商环境。“我们立足企业实际需求,主动作为,畅通联系渠道,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阶段,为经营主体营造更加公平、透明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厦门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接下来将及时梳理汇总中小企业反映的欠款问题线索,联合相关部门依法依规督促整改。

  健全政企交流机制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一环,依托服务企业“四通四到”机制,厦门以福建“政企直通车”厦门分平台、12345政务服务热线、各区企业服务平台等诉求服务资源,畅通诉求沟通渠道。

  “在思明区老城区这一带有没有创业场地,或者资源共建的地方及如何申请创业扶持资金?”不久前,厦门一家健康科技企业通过政企直通车“需求直报码”提交诉求。

  思明区中华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联系诉求人,并针对企业提出的问题予以详细解答。

  “除了创业场地,工作人员还详细介绍了创业基地的创业补贴和资金扶持政策,十分贴心。”该健康科技企业的负责人说。

  在完善前端诉求平台的基础上,厦门还将诉求分层分级推送,建立中小企业全生命周期诉求闭环解决机制,实现企业诉求快办快处。针对不同类型诉求,形成科学分级处置流程:

  ●简单问题由平台专员即时协调解决;

  ●一般事项流转至12345平台跟进;

  ●复杂问题报送企业“窗外”事务协调服务平台处理;

  ●涉及省级层面的诉求则快速对接省政企直通车平台。

  遇到跨地区、跨部门的复杂问题,联合相关涉企部门与企业面对面沟通解决,确保企业诉求“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某船舶港口服务公司业务扩张需要资金,公司负责人却犯了愁。出乎意料的是,资金“主动”找上了门。“是厦门贯彻‘四通四到’机制帮到了我们。”该公司负责人说。

  企业有难题随叫随到,市工信局以大数据、智能风控为核心技术,搭建产融对接服务平台,为企业全生命周期提供丰富金融产品。

  “能申请就尽量申请,我们来跟进服务。”在工信局工作人员的建议下,该公司负责人在产融云平台发布融资诉求,经过深度沟通和了解,工作人员为其精准匹配厦门国际银行金融机构,仅仅一个月,262万元贷款就注入船舶港口服务公司。

  如何激发市场经营主体活力?厦门从实际问题出发。

  今年以来,厦门不断“上新”融资工具箱,通过技术创新基金、供应链协作基金等,对企业实施的增资扩产、技术改造和研发创新给予融资支持。

  5月,厦门市发布最新政策,对技术创新基金进行补充,从扩大支持范围、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额度、加强资金管理、强化绩效考核等维度,进一步支持企业扩大有效投资、加速产业升级。政策把专精特新企业等重点企业融资成本从2%/年降低至1.5%/年,为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加码。

  “作为一家专业从事农业机器人研发、生产的企业,近年来,我们在研发方面投入越来越大。”厦门中科原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韩威表示,技术创新基金再升级,将便于公司申请更低成本以及更长期的贷款。

  坚持需求导向,高效解决问题。今年以来,厦门市持续开展“一起益企”专项行动,做到“力量下沉、服务下沉、资源下沉”,落实服务专员制度,全方位、多角度帮助企业排忧解难、提档升级。同时,滚动梳理重点关注企业清单、企业需求清单和协调任务清单“三张清单”,规范政企互动、提升行政效率、强化政策落实,切实提高企业的获得感。

  “以前找政策像大海捞针,等知道的时候申报都截止了。”厦门力巨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申报经理郭丽娜向记者说道。她的困扰并非个例——政策分散、解读晦涩、申报流程复杂,曾让不少中小企业“望政兴叹”。

  但如今,力巨科技的荣誉墙上多了专精特新认证牌匾。“从政策匹配到申报成功,多亏了‘慧企小精灵’。”她笑着说。

  今年5月,“厦门工信”微信公众号上线“慧企小精灵”AI,它是“慧企云”平台新拓展的一项服务项目,摒弃了传统政策服务场景的限制,“慧企小精灵”全天候在线,随时回答企业问题,还能精准推送政策原文链接、政策申报指南、政策解读及咨询电话等让人一目了然。

  “慧企小精灵”的背后是市工信局依托人工智能技术,汇集国家、省、市三级政策的创新举措。在厦门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大厅,记者看到数据大屏实时滚动着的政策服务数据:正在申报175项、有效项目2140项、政策项目2141项、政策文件8369项。

  “现在每次遇到政策问题,我都要打开‘慧企小精灵’问问看。”郭丽娜告诉记者,AI政策服务助手甚至能查到申报误区,“就像有个24小时在线的政策顾问”。

  除了“慧企小精灵”,厦门还持续升级“政策云课堂”,打造“云端”移动式政策学习平台,同时,扩大“免申即享”覆盖面,推动奖补资金直达企业账户,并对资金拨付、账款清欠等环节进行全程动态监管,实现惠企政策直达快享,打通惠企服务“最后一公里”。

  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工作开展以来,厦门市工信局累计上线政策137个,完成兑现112个,惠及企业6225家,拨付资金超15亿元,企业如何扬帆出海?标准化怎么建设?内部管理如何优化创新?6月21日至26日,2025年厦门市中小企业服务月,先后举办了3场培训会,围绕企业关心关注的热点话题,3场培训会由政府“搭台”,让企业共享专业的培训服务。

  ▲企业出海东南亚实战指南暨服务对接会现场

  “现场教学的实际案例让我意识到,出海不仅是销售产品,更是构建全球供应链和品牌影响力的过程。我们正计划启动拓展东南亚市场,这次学习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参加完企业出海专题研修班后,厦门普美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余琴收获颇丰。

  “受国际经济形势不确定性的影响,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亟需拓展发展空间,稳定发展信心。”厦门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厦门市优质中小企业产融合作对接会现场

  以落实服务企业“四通四到”机制为契机,厦门持续在打通壁垒、优化服务上下功夫。会同各政府涉企部门构建“政企协同、资源互通”联动服务机制,通过共享服务资源清单、联合开展专项服务行动等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全链条服务。按照区域和产业特色,指导60家示范基地和平台,联动产业园区、众创空间设立“服务驿站”,打造覆盖全域的企业服务网络。今年,市工信局将遴选200家优质服务机构、100名志愿服务专家,为中小企业提供财税、创业、法律、管理咨询等10项服务,构建覆盖初创、成长、成熟各阶段的服务保障体系,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长效动能。

 来源:福建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