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XM00103-02-00-2025-133
    • 备注/文号:厦工信提函〔2025〕62号
    • 发布机构:厦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公文生成日期:2025-07-22
    厦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20251011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时间:2025-07-22 20:07

      答复类别:B类

    汪卫东委员:

      《关于加速培育人工智能新赛道,构筑未来产业发展“厦门模式”的提案》(第20251011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我局作为主办单位接到提案后,高度重视,会同会办单位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数据管理局、火炬管委会认真组织研办。围绕提案中提出的人工智能产业在厦加速布局,但存在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人才短缺以及产业生态不完善的短板以及具体对策建议,我局认真研究,梳理工作中采取的措施和工作推进情况,并提出下一步优化提升计划。

      二、措施与成效

      (一)强化技术创新。一是加强政策支持。印发实施《厦门市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推出15项资金奖补和生态培育措施。政策坚持创新引领,从加强源头创新和强化协同创新两方面,支持技术攻关、创新平台建设、“AI创新联合体”构建等。二是支持开展关键技术攻关。设立新一代人工智能领域重大科技计划项目,支持我市产业上下游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关键共性技术联合攻关,已立项人工智能领域科技计划项目17项,涉及大模型、可信人工智能、边缘计算、大数据、数字孪生等领域。在2024年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中设立“新一代人工智能”领域,共立项支持重大科技项目4项,资助资金3750万元。2024年立项人工智能领域揭榜挂帅项目2项,预计资助资金600万元。三是支持建设研发创新平台。近年来策划建设人工智能相关平台36个,其中重点实验室24家、新型研发机构5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6个。包括支持美亚柏科信息安全研究所等建设“公共安全领域人工智能基础支撑平台”;支持厦门大学、嘉庚高新技术研究院建设“社交型机器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

      (二)强化人才培养与引进。一是实施专项人才补贴。联合市委人才办、市财政局出台《厦门市电子信息产业人才项目实施办法》,在电子信息产业人才项目中设置软件信息产业(人工智能产业)人才专项,对人才分层次给予补助。二是塑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市教育局出台《厦门市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坚持“育人为本、应用为王、协同为要、安全为基”四大原则,系统推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紧密围绕我市现代产业布局战略,优化专业设置,推动厦门大学、集美大学、理工学院等13所高校动态调整学科专业体系,开设智能算法、机器学习等前沿专业方向。其中,厦门大学专门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围绕人工智能基础理论、机器学习、人工智能芯片等领域,发挥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优势。三是深化产教融合。设立厦门软件园产教融合基地,在软件园一期常态化开展各类AIGC的培训活动,汇聚政府、高校、企业资源,培养具备实战能力的学生工程师,为厦门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三)推动应用场景拓展。制定2025年人工智能千行百业行动方案,重点围绕工业、供应链、游戏领域策划开展系列场景对接、竞赛交流等相关活动。聚焦智能制造、城市治理、政务服务等重点领域,累计发布2批次284个场景建设需求。聚焦千行百业“人工智能+”需求,通过产业图谱、上下游企业、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等,动态梳理更新人工智能能力清单,摸清优势企业和产品供给。现已收集本地人工智能能力上百项,国内代表性企业上百家,涵盖基础层到应用层全产业链。组织开展省级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征集工作,广泛发动并指导符合条件的企业积极申报,2024年以来,共推动37个项目获评省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数量居全省前列。

      三、今后推动计划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吸收提案建议,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新机遇,以创新应用为重点,进一步在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应用场景培育等要素上加强支持,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推动创新平台建设。一是支持厦门大学联合本地高校建设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打造面向当地人工智能与软件信息产业的产学研全链条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聚焦通用大模型、芯片设计、具身智能三大领域,推进校企联合攻关和项目孵化。二是加快引入工信部大模型公共服务平台,探索厦门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暨金砖人工智能创新平台的落地模式。构建“技术赋能”与“国际协同”双核驱动的创新体系,解决“模型开放、模型测试、内容治理”三大产业需求,促进人工智能深度赋能新型工业化。

      (二)加强人工智能人才引育。一是支持在厦高校继续加强与人工智能领域相关专业建设,推进与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深度合作,共建高水平校企合作平台,培养行业亟需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二是以推进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以“政府提供场地和算力、高校提供算法和人才,企业提供项目”的合作模式,带动全市软件人才“AI改造”,促进引人留人。

      (三)实施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行动。以制造业、供应链、社会治理、医疗健康、动漫游戏、海洋、文旅七大领域为重点,通过搭平台、促对接、立标杆,争取形成一批优质项目,推动我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和生态壮大。同时,通过揭榜挂帅、政策支持等方式促进场景开放,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政务服务领域,持续策划“一网通办”“政策智能审批兑现”等应用场景;城市治理领域,推进人工智能在智慧园区、智慧养老、无人配送等场景应用,提升城市服务水平;智能制造领域,深入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新型技改试点,拓展工业机器人、数字化研发设计、预测性维护等高价值场景应用。

      特此函复。

      领导署名:翁晓岚

      联 系 人:陈成威

      联系电话:0592-2896586

    厦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5年7月22日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视频解读
      访谈解读
      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