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索 引 号:XM00103-02-00-2025-131
- 备注/文号:厦工信提函〔2025〕59号
- 发布机构:厦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公文生成日期:2025-07-22
答复类别:B类
程明委员:
《关于夯实基础促进厦门科技服务业更高质量发展的提案》(第20251053号)收悉。现就办理意见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该提案着眼于我市科技服务业发展存在的企业培育、产业集聚、科技服务、人才支撑四个方面问题,提出四条具体建议,所提建议具有可行性和前瞻性。收到提案后,我局高度重视,立即开展研究,认真梳理了相关工作中采取的措施和工作推进情况,并提出了今后推动计划。
二、措施与成效
(一)壮大培优科技服务产业龙头企业
一是强化制造业创新载体建设。以创新平台建设为着力点,我市已建成企业技术中心312家,其中国家级42家,占全省总量44.68%(福建省94家),数量位列全省第一;省级184家,市级86家。涵盖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领域,已形成了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创新标杆,提升了厦门企业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支持天马微电子牵头创建福建省新型显示制造业创新中心并获批,实现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零的突破”。二是系统培育工业设计企业。厦门市长期重视工业设计发展,已出台实施《厦门市关于促进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意见》(厦府〔2014〕254号)《厦门市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厦经信办〔2018〕575)《厦门市市级工业设计中心认定管理办法》(厦工信规〔2021〕4号)等政策,为发展工业设计产业提供了方向指引及支持措施;对经认定为省级、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的,给予50—200万元奖励,鼓励国内外工业设计企业来厦落户。自2013年来,全市共培育工业设计中心91家,其中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17家(副省级城市排名第二),省级9家,市级65家,涌现出盈趣、建霖、冠捷、科华、金龙、亿联网络等一批优异龙头设计企业,涵盖软件信息服务、橱柜卫浴、汽车、电子信息等行业。三是推动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能力评价工作。遵循“企业自愿、地方推动、正向引导、分步实施”原则,以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能力评价为抓手,帮助企业诊断问题、识别差距、确定等级、以评促改,引导企业渐进式提升质量管理能力。2024年,推动12家企业开展自评价,6家企业经评价复核为检验级。新出台的《厦门市贯彻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实施意见》(厦委发〔2023〕11号)《关于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工程争创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若干措施》(厦委发〔2024〕1号)《关于深化拓展科技创新引领工程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若干措施》(厦委发〔2025〕1号)也再次强调“加快发展研发设计服务业”“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设工业设计中心等内部研发机构”。
(二)促进软件业高质量集聚发展
推动出台《厦门市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加快推进《厦门市推动软件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厦门市促进游戏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制订,拟从支持优势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支持工业软件补短板、支持培育人工智能和开源新生态、优化公共服务、加强人才保障等方面支持软件业重点领域发展。印发《厦门市加快数字经济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5年)》,面向智能制造发展需求,开发一批工业大数据、新型工业APP等应用,面向动漫游戏行业,加快游戏引擎、开发框架、渲染等关键技术研发创新。加快培育大数据、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新兴平台软件,支持小程序、快应用等新型轻量化平台发展,助力我市软件产业有序发展。
我市已推动在软件园三期成立厦门市数字体育产业园、智慧农业产业园等专业园区,出台数字体育产业园专项政策,并谋划创建“数字+康养”产业园。推动火炬元宇宙(XR)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揭牌,为18家企业提供全方位的XR技术支持服务,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和产业升级。举办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供需对接深度行活动,推动基础性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的突破,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全流程融合应用,加快重点行业智能化升级。发布《首批厦门市人工智能企业100个能力清单》,通过推介场景案例示范,推动新技术、新产品的落地和推广,为我市人工智能企业争取更多发展机会。发挥SAC产业联盟、市人工智能产业协会、软件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力量,支持举办出海、信创等主题交流活动和产业对接活动,助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
(三)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为加快布局建设制造业中试平台,制定出台《关于深化拓展科技创新引领工程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若干措施》,明确了对企业自主建设的国家级制造业中试平台,按设备投入情况给予最高3000万元补助,并纳入市技术创新基金支持范围。着重围绕制造业,聚焦汽车、电力设备、人工智能等方向,引导和支持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链主企业,通过自建或共建形式,建设制造业中试平台,为行业企业提供前期成果试验验证、中期中试熟化、后期批量化生产检测认证等全流程服务。2024年,已摸底推荐12个制造业中试平台上报工信部,其中有3个是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创建的。积极打造具有公信力的创新成果评价能力体系,已初步完成《厦门市创新成果评价管理办法》《厦门市创新成果转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案》框架搭建,力争成为国内创新成果评价高地。
三、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推动计划
下一步,我局将从以下方面推动:
一是继续培育壮大科技服务龙头企业,支持工业设计企业、工业设计中心做大做强,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全市设计产业发展,围绕“4+4+6”现代化产业体系,开发“设计+绿色制造”“设计+集成服务”“设计+文化创意”“设计+数字化协同”等新模式、新业态,延伸产业链条、产品种类。
二是继续推动“数字+”专业园区建设,加快策划推出“数字+康养”产业园、“数字+农业”产业园。加快推进福建省(厦门)人工智能产业园及人工智能协同中心建设,用好百度飞桨人工智能赋能中心,支持火炬人工智能专业孵化器做大做强。
三是建立数字技术应用场景项目库,滚动发布人工智能能力清单,加强应用场景供需对接和推广。进一步发挥行业组织作用,支持举办产业对接、人才交流等相关活动会,推动形成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释放经济发展活力。
四是利用好现有各类创新平台的中试创新资源,支持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强化前期成果试验验证、中期中试熟化、后期批量化生产检测认证等全流程服务。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领域,支持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加大技术研发、设备更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投入力度,提升中试平台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
感谢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领导署名:翁晓岚
联 系 人:刘星辰
联系电话:2896770
厦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5年7月21日
(此件主动公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