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索 引 号:XM00103-02-00-2025-128
- 备注/文号:厦工信提函〔2025〕57号
- 发布机构:厦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公文生成日期:2025-07-21
答复类别:B类
民盟界别活动小组:
《应用为王,加速厦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第20251108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我局作为主办单位接到提案后,高度重视,会同会办单位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数据管理局、火炬管委会认真组织研办,围绕提案中提出的加强创新引导、加大基金支持、打造应用平台、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等针对性意见进行研究,认真梳理工作中采取的措施和工作推进情况,并积极研究下一步优化提升计划。
二、措施与成效
(一)加大对人工智能产业的支持力度。一是加强政策支持。印发实施《厦门市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推出15项资金奖补和生态培育措施。政策覆盖产业链全要素,贯穿产业链全过程,奖励标准比肩国内一流城市。二是加大融资支持。发挥政府引导基金作用,目前市产业投资基金已参股可投人工智能领域基金12只,参股基金规模约300亿元,运用“以投带招”落地我市40余个人工智能项目,投资金额超24亿元。将符合条件的智算中心项目和人工智能企业纳入技术创新基金支持范围,给予企业融资成本2%/年的贷款融资,其余部分由财政给予贴息。三是设立发放“创新券”。火炬管委会2024年针对人工智能企业,发放创新券额度441.5万元,惠及116家企业,引导企业开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创新。
(二)打造人工智能底层应用平台方面。一是支持建设研发创新平台。近年来策划建设人工智能相关平台36个,其中重点实验室24家、新型研发机构5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6个。如:支持美亚柏科信息安全研究所等建设“公共安全领域人工智能基础支撑平台”;支持厦门大学、嘉庚高新技术研究院建设“社交型机器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二是支持组建创新联合体。在人工智能产业领域,已支持组建“元宇宙支撑技术与场景驱动创新联合体”、“厦门市智能网联商用车创新联合体”、“新能源汽车智能安全创新联合体”等。三是积极引入外部科技资源。推动市校院地合作,引进人工智能领域优势科研力量到我市落地及转化;近年来引进和支持在厦设立腾讯优图AI创新中心、厦门脑机接口与智慧健康创新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
(三)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方面。制定2025年人工智能千行百业行动方案,重点围绕工业、供应链、游戏领域策划开展系列场景对接、竞赛交流等相关活动。聚焦智能制造、城市治理、政务服务等重点领域,累计发布2批次284个场景建设需求。聚焦千行百业“人工智能+”需求,通过产业图谱、上下游企业、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等,动态梳理更新人工智能能力清单,摸清优势企业和产品供给。现已收集本地人工智能能力106项,国内代表性企业110家,涵盖基础层到应用层全产业链。组织开展省级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征集工作,广泛发动并指导符合条件的企业积极申报,2024年以来,共推动37个项目获评省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数量居全省前列。
三、今后推动计划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吸收提案建议,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新机遇,以创新应用为重点,加大对人工智能产业支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突破、产业集聚、生态壮大。
(一)实施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行动方案。下半年计划以制造业(鞋服、卫浴、光电等)、供应链(国际物流)、社会治理(气象)、医疗健康、动漫游戏、海洋、文旅七大领域为重点,开展10场场景对接活动、3场走进标杆交流学习活动、3场行业场景创新赛事,通过搭平台、促对接、立标杆,争取形成一批优质项目,推动我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和生态壮大。同时,通过揭榜挂帅、政策支持等方式促进场景开放,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如:政务服务领域,持续策划“AI公务员”“一网通办”“政策智能审批兑现”等应用场景,提升行政办公效率和政务服务水平。城市治理领域,推进人工智能在智慧园区、智慧养老、无人配送等场景应用,提升城市服务水平。智能制造领域,深入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新型技改试点,拓展工业机器人、数字化研发设计、预测性维护等高价值场景应用。
(二)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平台建设。一是支持厦门大学联合本地高校建设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打造面向当地人工智能与软件信息产业的产学研全链条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聚焦通用大模型、芯片设计、具身智能三大领域,以“政府提供场地和算力、高校提供算法和人才,企业提供项目”的合作模式,推进校企联合攻关和项目孵化,带动全市软件人才“AI改造”,进一步带动引人留人。二是加快引入工信部大模型公共服务平台,探索厦门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暨金砖人工智能创新平台的落地模式。构建“技术赋能”与“国际协同”双核驱动的创新体系,解决“模型开放、模型测试、内容治理”三大产业需求,促进人工智能深度赋能新型工业化。
(三)加强载体支撑力度。加快建设福建省(厦门)人工智能产业园,建设国产万卡算力集群,打造面积约1.5万平方米的“零租孵化器”,为创业团队提供低成本的空间、算力和基金支持,进一步推动产业集聚。加快福建省(厦门)人工智能产业园、厦门市人工智能协同创新中心和厦门金砖数字街区建设,推进翔安数字经济产业园、海沧集成电路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发展。
(四)升级“财政政策+金融工具”。将人工智能企业纳入技术创新基金白名单给予低成本融资支持,统筹先进制造业基金、科创风投基金,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共同投入,形成多元资本联动的人工智能投资生态。
特此函复。
领导署名:翁晓岚
联 系 人:陈成威
联系电话:0592-2896586
厦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5年7月21日
(此件主动公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