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XM00103-02-00-2025-080
    • 备注/文号:厦工信建函〔2025〕22号
    • 发布机构:厦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公文生成日期:2025-04-27
    厦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第0132号建议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时间:2025-04-27 10:42

      答复类别:B类

    蔡品花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对中小制造业企业扶持力度的建议》(第0132号)已收悉,感谢您对我市中小制造业企业的关注和支持,现将协办情况函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您的建议针对中小制造业企业培育重要性及如何避免制造业企业外迁等问题展开分析,同时围绕培育制造业中小企业、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惠企政策制定、标准化园区推广等方面提出了科学合理宝贵建议。厦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作为主办单位,高度重视,经过详细研究,并吸纳市发改委、火炬管委会、各区政府等7个协办单位的意见,认真梳理相关工作已采取的措施和成效,提出了下一步工作计划。

      二、措施与成效

      (一)强化政策引导,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壮大

      中小制造业企业是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关键环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其中的佼佼者,代表着中小制造业企业发展壮大的方向。2024年,市工信局出台《厦门市支持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厦门市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评价细则(试行)》等文件,全方位开展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助力我市中小制造业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2024年,我市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1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8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26家、创新型中小企业841家,各梯次数量居全省第一。新增湖里区集成电路设计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为国家级集群。自此,我市已有3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二)制定计划方案,打造高标准园区载体

      一是印发实施《厦门市深化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工作方案》,明确空间布局规划、园区要素保障等7大项16个方面重点任务,分阶段、分批次、分类别持续创建新一轮工业(产业)标准化园区。目前,已选取同翔高新城、软件园三期等11个园区作为标准化建设试点园区,重点开展主导产业招商引资、园区循环化改造、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园区运营主体服务能力提升等工作。二是出台《厦门市特色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9年)》,聚焦2—3个主导产业,规划布局电力电器、轻工视讯等8个特色产业园,构建产业集聚、承载力强、辨识度高的特色产业园体系。目前海沧轻工视讯、半导体产业基地,集美先进通用设备,火炬电力电器二期,思明智能终端一期,湖里时尚消费品等6个特色产业园已投用并开展招商,同安时尚消费品(食品)、集美智能家居2个特色产业园正在谋划开工建设。同时引导相关行业的中小制造业企业入园发展,降低园区企业成本,促进特色产业集聚发展。

      (三)加大扶持力度,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

      为推动工业领域的低效用地加快盘活改造,提升用地产出效益,市工信局牵头出台了《厦门市工业用地提容增效行动方案》,对包含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项目在内的工业投资项目予以“财政+基金”组合拳式的全方位扶持。一是实施工业固投补助。对符合条件的工业项目,给予最高10%的补助,一年来累计受理审核补助项目共313个,为企业发放扶持资金超8亿元。二是给予融资贴息支持。将技术创新基金、供应链协作基金规模分别扩大至500亿元、100亿元,并扩大了两基金支持企业范围,为工业企业参与低效用地再开发提供低成本融资支持,截至目前基金累计签约企业961家,签约金额417.66亿元。

      各区主动探讨、提前谋划,盘活利用存量土地,加快辖内片区低效工业用地改造,推动工业用地提容增效,为制造业企业提供发展空间。截至目前,全市累计认定报备认定报备的低效工业用地25宗,并同步推进再开发试点工作。其中,信达光电、金旸新材料、原ABB工业园等3个低效用地再开发典型案例被省自然资源厅转发推广。

      (四)强化服务保障,吸引企业来厦留厦发展

      充分发挥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的服务龙头作用,建立市、区、街镇三级联动机制,引导各类社会服务资源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截至目前,已培育各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34个、示范基地17个,合计51个,汇集专业服务机构1800余家,年服务企业超过26万人次。

      各区强化要素保障,为辖内企业提供专业高效的全方位服务。如思明区、湖里区专注提升园区服务能力,实现服务全覆盖,为入驻企业提供更加专业、高效的支持;海沧区、集美区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建创新融合体,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服务;火炬管委会建立“共享顾问+专家在现场”工作机制,为企业提供法律、会计、金融等公益咨询服务。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开展精准辅导,专注梯度培育。完善企业“选种、育苗、培优”全周期培育体系,开展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重点抓好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转型、融资服务、强链补链、人才培养等工作。整合国家级服务机构及专家开展“一对一”精准辅导,争取获评更多“小巨人”企业。2025年力争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8家。

      (二)盘活低效用地,提升土地效能。市工信局将联合各区进一步做好政策宣传和项目服务,根据项目实施情况总结提升,努力探索更多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经验,分类分批推动项目落地。同时,充分发挥好国资国企的资源优势和引导带动作用,加快湖里国投项目、通士达轻工视讯园等一批国资国企带头开发的工业用地再开发项目加快投资建设和产业资源导入,形成典型示范,激发市场活力。

      (三)夯实产业体系,打造标准化园区。以创建国家一流园区(含创新型特色园区)为抓手,提升各园区投资规模、建设水平和产业能级。计划用四年时间,建设4个千亿级、15个百亿级特色产业园区,支持一批龙头企业升级为旗舰型工业总部,新建2~3个国家新型工业示范基地。深化对存量产业园区入园企业的专项产业政策扶持,谋划为新建园区量身定制专项扶持政策,支持园区招大引强,做精做优。

      (四)提升服务效能,赋能企业发展壮大。一是修订我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在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数字化转型、管理提升、人才培育、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进一步优化政策,确保政策措施更加契合我市中小制造业企业发展需求;二是持续推动融入全国中小企业服务“一张网”建设,借助国家级科技转化平台、各类金融机构等资源,推动我市中小制造业企业与全国知名大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供需对接。三是聚焦企业生产经营需求,加强市区协同联动,深入企业、园区、集群开展服务活动。2025年将以服务助企为核心,统筹推进惠企政策、优化环境、创新驱动、人才支撑、法律保障等全方位服务,为企业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

      领导署名:赵石磊

      联系人:宋鹭雯

      联系电话:0592-2896786

      厦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5年4月24日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视频解读
      访谈解读
      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