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XM00103-02-00-2025-077
    • 备注/文号:厦工信建函〔2025〕19号
    • 发布机构:厦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公文生成日期:2025-04-24
    厦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第0254号建议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时间:2025-04-24 18:24

      答复类别:B类

    张文教代表:

      《关于加强构建内循环以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建议》(第0254号)收悉,我局作为主办单位,结合协办单位的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近年来,国际经济形势不稳定,贸易摩擦频繁。内循环可以更好地挖掘国内消费潜力,减少我国经济对外部市场的依赖性,降低国际市场波动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增强经济的稳定性和韧性。该建议关注我市构建内循环工作进展情况,并深入分析存在问题,同时提出了搭建内循环合作平台、促进本地企业快速响应、出台支持政策等建议,对于下一步推动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二、措施与成效

      (一)促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围绕进一步落实打造“4+4+6”现代化产业体系,聚焦25个重点细分领域的关键环节和缺失环节,针对产业链进行全景式梳理,绘制产业图谱,形成“一产业一张图”,明确各环节的企业分布、技术瓶颈、发展需求、招商目标和产业政策等。搭建厦门市产业项目攻坚平台、产业图谱平台和运营数字化平台,通过AI技术赋能,按图索骥生成情报、形成线索、策划项目,开展产业链延补固拓和精准招商,筹划建设全市一站式招商引资信息化平台,推动产业化项目实现“图谱-策划-招商-前期-建设-跟踪”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全力推动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二)开展产业链和工业品供需对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产业链供应链的内循环工作,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线上,企业可通过厦门“慧企云”平台和福建省供需对接平台“厦门馆”发布产品信息和需求信息,增加产品爆光度,扩大企业宣传面;线下,举办多场产业链和工业品供需对接会,组织我市工业企业和政府部门、国有企业、重点项目指挥部、学校、医院等需求方进行“面对面”交流对接,推动财政投融资项目和机关事业单位扩大本市工业品采购,同时本地企业能够快速响应需求,有效促进我市工业品供需双方的合作。

      (三)推动大中小融通。开展大企业携手中小企业的各项对接活动,引导大企业面向中小企业发布采购需求。举办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推进会、全国“百场万企”大中小企业融通对接活动(厦门站),围绕产业链龙头企业、金融机构与我市专精特新等中小企业积极开展供需对接、项目对接、融资对接,助力专精特新企业融入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促进中小企业与大企业、龙头企业深化拓展供应链合作关系,扩大本地产品交易额,构建大中小企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融通发展生态。

      (四)开展各项促消费活动。组织我市电商平台和企业围绕节假日及“618购物节”“双十一购物节”“双十二购物节”等大促节点,策划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线上促消费活动,积极参与“全国网上年货节”“双品网购节”等活动,提高我市网络零售额,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培育壮大网络消费市场,强化内循环驱动。据浪潮大数据监测,2024年我市实现网络零售额2714.9亿元,同比增长7.9%,增速分别比全国(7.6%)、全省(4.3%)高0.3和3.6个百分点。“618购物节”“双十一购物节”网络零售额连续三年(2022年-2024年)位居全省第1。

      (五)支持供应链协同。市级层面成立规模100亿元的供应链协作基金,含工业子基金及商贸子基金,鼓励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配套及零售业务,支持对象为工业链主企业、工业链主协作企业及批发零售企业,对符合条件的企业予以优惠利率融资。截至目前,共有278家企业累计申请供应链协作基金,其中签约企业数已达217家。通过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示范工作,支持大宗商品供应链头部企业逐步向产业链上下游拓展,积极推进供应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支持供应链企业建设煤炭、新能源等大宗商品数字供应链创新与应用实验室,推动大宗商品供应链创新突破,促进企业供应链业务向研产销一体的经营模式转型。打造一批生物医疗、生鲜食材等领域数字化应用场景,已建设有信和达电子、闽菜味道等15家数字供应链实验室以及一批产业互联网平台。超60家获支持企业借助专项贷款完成智能化生产线升级,供应链响应速度平均提高25%。2024年,厦门某新能源车企通过基金获得上下游8家配套企业联合授信,产能提升30%。

      (六)助力企业开拓市场。一是支持行业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举办开拓市场活动。2024年扶持宏发电声、海辰储能等30家企业举办行业峰会、新品发布会等活动58场,并对场地租赁费用进行补助。二是鼓励企业参展。2024年市工信局共补助861家(次)企业参加上海卫厨展、工博会等重点展会19场,市商务局支持企业参加开拓国内市场展会11个,兑现企业展位费补助490万元,帮助企业开拓国内市场渠道。三是公共场所宣传推广。累计帮助66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机场、高铁、地铁等公共场所开展宣传,获得企业高度认可,2025年预计再新增宣传80家(次)。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一是扩容供应链协作基金规模,从100亿元提升至300亿元,加大对工业企业、商贸企业支持力度,进一步提振消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配套。二是抓好开拓市场,通过引导龙头企业在厦举办年会峰会、策划行业展会计划及主题宣传等工作,多层次帮助企业争取更多订单,拓宽销售渠道,释放更大产能。力争2025年宣传80家(次)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对300家企业开拓市场活动予以补助。

      (二)持续挖掘消费潜力。从消费者的需求特点和消费趋势出发,利用电商平台和直播带货等新兴渠道,继续策划线上促消费各项活动,激发购买欲望,培育壮大网络消费市场,强化内循环驱动。

      (三)加大供需对接平台的推广应用。充分发挥工业品供需对接平台的作用,一是引导鼓励各类财政投融资项目、政府部门等采购主体通过平台对接本地供应商,支持本地供应商参与自主采购的小额项目及政府采购项目;二是鼓励本地企业就近就地采购地产工业品,促进产销对接,实现上下游产业链对接配套,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内循环。

      (四)优化产业内部循环。通过产业联盟或行业协会,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应对市场需求变化。落实好工业布局规划,把握各工业区块主导产业方向,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提升资源优化配置,增强产业竞争力,提升抗风险能力。

      领导署名:上官峰

      联 系 人:林  菲

      联系电话:0592-2896748

      厦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5年4月23日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视频解读
      访谈解读
      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