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备注/文号:厦工信建函〔2024〕17号
- 发布机构:厦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公文生成日期:2024-03-21
答复类别:B类
张梅钦代表:
《关于支持汽车电子零部件行业国产化替代的建议》(第0004号)由我单位会同市财政局、发改委、人社局等单位办理。现将有关情况汇总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电子零部件国产化是汽车产业高速发展的基石。近年来,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积极转型升级,在汽车电子系统、汽车半导体芯片以及发动机组等方面加强创新制造,产品研发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汽车零部件国产化替代趋势愈发明显。该建议针对厦门汽车电子零部件行业国产化替代水平较低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围绕加强产业扶持、推进自主创新、加大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很好的工作建议,对于下一步推进厦门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二、措施与成效
(一)推动汽车产业快速发展
厦门是全国六大工程机械制造基地之一。近年来,厦门市扎实推进“4+4+6”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积极支持发展壮大汽车产业,加快推动汽车制造业上下游企业转型升级,完善产业链配套,推动汽车零部件国产化,形成规模化、智能化、高端化、集成化全面发展的汽车制造产业集群。
厦门市汽车电子相关企业有20余家,主要产品是车用芯片、车载屏、车用元器件、车载模块等。车用元器件、模块领域,宏发、法拉已为车企批量供应继电器、电容器等基础元器件;雅迅在行车记录仪、网联终端较有竞争力。车载屏领域,宸鸿、天马、友达可大量供应车载触控显示产品。天马微一体化车载显示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产品已具备配套全球主流品牌车企量产经验。汽车芯片领域,联芯、三安集成、士兰集科等企业均已通过车规级认证,可供应各类车用芯片;在车用LED大灯方面拥有海拉电气、乾照光电等代表企业。
(二)加强人才服务支撑
一是持续实施重点产业紧缺人才计划,重点支持我市先进制造业引进中高层技术类及管理类紧缺人才。2023年开展市重点产业紧缺人才计划申报,新认定重点产业紧缺人才452人,同比增长30%,用人单位包括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厦门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纵目科技(厦门)有限公司等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有力支撑我市汽车产业引进急需紧缺的骨干人才。
二是增强人才队伍建设。我市高度重视汽车电子相关行业在内的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于2024年1月出台了《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从职业教育、技能培训、人才评价、技能竞赛、人才使用、人才激励六大方面研提了一批具有突破性及实效性的政策措施,为各行业的人才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建设厦门金砖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开设电子专业公共实训基地,采用“工学一体”前沿教学模式,培养企业急需紧缺技能人才,不断提升我市企业核心竞争力。先后出台了各类补贴性培训政策,以“见证补贴”、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揭榜挂帅”培训等方式,多途径给予个人、企业和培训机构技能人才补贴,加强行业从业人员理论知识与实操水平的结合。
(三)压实资金政策保障
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国家集成电路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以及促进集成电路产业所得税、进口关税优惠政策。落实《厦门市进一步加快推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政策覆盖车用芯片、LED芯片等制造企业,2023年政策惠及超80家企业。打造“财政政策+金融工具”升级版,增设产业链招商、供应链协作和先进制造业基金,扩大技术创新基金、中小微企业融资增信基金规模。
(四)打造公共服务平台
厦门市政府与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推动成立厦门国创中心先进电驱动技术创新中心,开展“电驱动和第三代车规半导体”领域方向的项目研发和成果转化。打造国家“芯火双创”(厦门)基地,建设首条涵盖“EDA工具平台-晶圆测试平台-失效分析-集成电路产品检测认证平台”服务平台。打造厦门大学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在产业人才实训服务、公共技术创新支撑、仪器设备开发共享方面提供支撑,优化厦门市营商环境。
(五)深化区域合作
加强地区间汽车电子产业的交流合作,促进厦门汽车电子零部件产业国产化替代进程。支持举办第七届集微峰会,吸引近六千名国内集成电路企业、投资机构和学界代表参加;支持举办2023年度电子信息企业竞争力报告及电子百强发布会,近百家电子百强企业代表参加;支持举办第75届世界半导体理事会联合指导委员会会议,为全球半导体产业界提供充分沟通交流的良好环境;支持举办第一届能源电子产业创新大赛关键信息技术赛分道;第九届国际第三代半导体论坛暨第二十届中国国际半导体照明论坛在厦顺利举办。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提升技术创新水平
依托国创中心厦门中心等平台,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研究,推动更多科研成果转化落地,争取在汽车电子标准制定中抢占先机,推动制定更多“厦门标准”。
(二)加大专业人才储备
聚焦“4+4+6”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实施重点产业紧缺人才计划,提升汽车产业人才承载力和吸附力。依托厦门金砖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厦门市制造业实训基地)、“芯火双创”基地等平台,重点加大对电子技能人才培养力度。鼓励龙头企业与厦大、华大等高校产学研深度融合,组织相关专业学生到企业开展实训,多措并举培养更多汽车电子相关行业急需的技能人才,为国产化替代储备技能人才。
(三)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一是加强统筹规划,大力推进我市汽车产业建设,推进产业链协同创新。二是提升区域发展水平,加强产业科技创新和区域协同带动,加力推动汽车电子零部件行业国产化替代,释放出更多汽车产业发展红利。三是加强供需对接,主动对接工信部、省工信厅,及时了解行业供需信息,为推动企业进入国内车企供应链提供信息支撑保障。
感谢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领导署名:肖峰
联 系 人:林凯
联系电话:0592-2896811
厦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4年3月20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