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备注/文号:厦工信提函〔2023〕54号
- 公文生成日期:2023-06-06
答复类别:B类
民建厦门市委:
《关于创新政企互动机制提升智慧城市建设水平的建议》(第20231073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我局作为主办单位,接到提案后高度重视,就提案中提及的问题进行认真研究,结合会办单位市卫健委、市执法局、市交通局的办理意见,梳理了我市在相关工作中采取的措施和工作推进情况,并提出了今后推动计划。
二、措施与成效
(一)创新推动政务信息化建设运营模式改革
出台实施《厦门市推进政务信息化建设运营模式改革实施方案(试行)》(厦府办〔2022〕58号)和《厦门市市级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厦工信信息〔2022〕284号),推动我市政务信息化建设运营模式改革创新。
一是按照“大平台、大数据、大系统”的推进思路,优先支
持跨部门跨领域共建共享的政务信息化项目立项,加快推进部门内一体化政务信息系统建设,要求各政务部门应按照“一部门一系统”的模式策划生成项目。改变此前“单兵突进”,碎片化、分散化建设的情况,推进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
二是建立国有企业投资、建设和运营政务信息系统的工作机制,实现集约化建设运营服务。
三是要求项目投资运营机构依法依规组织社会各方,共同参与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运营和服务,构建政务信息化建设和大数据发展的产业生态体系。解决智慧城市建设参与主体不够广泛和相关产业集聚度不够的问题。
(二)推动智慧城市相关产业发展
一是加强政策扶持。出台实施《厦门市加快推进软件和新兴数字产业发展若干措施》,支持软件和新兴数字产业发展。提出对关键技术自主研发并取得自主知识产权的纯软件型基础软件、工业软件等给予补贴,鼓励企业发展底层关键核心技术。
二是推动优质项目落地。落地全国首个华为开发者创新中心,开展鸿蒙应用适配和人才培养,率先打造鸿蒙开源操作系统生态。在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能家居、智慧能源等方面打造示范应用。启动国内首个元宇宙先导区建设,在全国城市中率先出台元宇宙产业三年行动计划,推动设立元宇宙产业发展基金和元宇宙孵化器、加速器,成功打造“产业数字化元宇宙超市”“元宇宙+投洽会”“元宇宙+金鸡”等创新示范应用。
三是优化产业环境。推动成立福建省人工智能产业联盟、厦门游戏产业联盟、元宇宙产业联盟、互联网域名产业协会,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成功举办金砖国家工业互联网与数字制造发展论坛、中国互联网企业综合实力指数报告发布会、5G应用大赛,支持举办智能产业高峰论坛、华为开发者生态及企业数字化创新发展论坛、“天翼云杯”厦门软件开发大赛、华为云人工智能高峰论坛,新落地厦门国际元宇宙产业博览会,进一步营造产业氛围。
(三)打造智慧城市应用场景
一是依托城市大脑打造典型应用场景。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将城市大脑作为政府数字化转型基础性、先导性工程。出台《厦门市加快城市大脑建设促进政府数字化改革行动方案(2022-2025年)》,全面打造协同高效的智慧城市应用场景。依托城市大脑的“免申即享”“数看厦门”“信用就医”等首批应用场景初见成效。截至2023年4月30日,“免申即享”上线政策259项,完成207个项目、21.69亿元资金兑现,惠及企业9174家。“数看厦门”上线14个专题,实现72个主题758个主要业务指标指尖查阅。“先诊疗后付费”信用就医在14家医院,30家社区服务中心上线使用,已开通10.7万余人,累计授信4452.35万元,使用金额累计2500.98万元,节约人均就医时长约35分钟。
二是打造各领域智慧化应用场景。
——卫健领域。推动7家医疗机构纳入“互联网+”医保服务协议管理,提供符合规定的“互联网+”医疗复诊服务。利用大数据手段智能分析居民健康档案信息,辅助医师线上诊疗过程中取得全面的居民健康数据,提高“互联网+”复诊效率,为有相关医疗健康需求的群众提供个性化智能健康服务及健康信息推送。
——城管执法领域。在全国率先上线“门前三包”监管系统,实现共管共治。在全国率先成功推行按电子围栏停车,解决停车难问题。创新街面秩序视频检测系统,化被动受理为主动发现,从视频自动识别发现到派发处置形成闭环,切实解决问题。
——交通领域。厦门城市公交综合智慧系统通过推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城市公交的深度融合,成功纳入交通运输部科技示范项目。实现了公交班次规划运行效率提高、有责事故以及事故经济损失双下降等多项经济、社会效益,提升了城市公交服务能力与服务水平。
三、今后推动计划
(一)进一步创新厦门智慧城市建设体制机制
一是加强智库建设。依托数字厦门专家委员会,组建数据专家委员会,充实政务信息化专家库,完善专委会管理办法和工作制度,强化专家在重大项目立项、重大课题研究等方面的专业支撑。
二是强化配套制度建设。落实政务信息化改革新要求,修订完善政务信息化项目“质量监管”“验收测评”“绩效评价”等制度规范和工作规程。建立健全政务信息化项目常态化立项评审机制和项目库滚动更新机制,提高项目全流程管理效能。
三是打造协同推动格局。加快市信息中心向技术管理、数据管理转型,逐步剥离建设运维等技术支撑服务工作,稳妥有序推进相关资产项目划转。强化投资运营机构内部资源整合,加快壮大人才队伍,提升项目策划能力、解决方案供给能力和平台运维与技术支撑保障能力。吸引广大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共同参与信息化项目建设,协同推动数字厦门发展。
(二)进一步打造智慧城市产业支撑生态链
一是加大企业扶持力度。在培育“专精特新”“科技小巨人”等企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优质企业培优扶强行动,建立并持续更新数字经济领域创新企业和重点项目库。发挥政府产业基金作用,重点投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产业领域,工业软件、基础软件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突出“链主”企业培育,强化政策、资源、要素保障,推动行业龙头企业不断壮大。
二是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千兆城市”建设,力争2023年5G基站达到1.5万个,实现重点交通枢纽、重点产业园区等场所5G网络深度覆盖。强化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运营推广,争取2023年用户数超300家,通道宽带利用率超10%。提升厦金海缆利用率,逐步加强沿东南亚、南亚、中亚等方向海缆网络路由布局。推进厦门鲲鹏超算中心、中国移动(厦门)数据中心等提质扩容,加快AI智能计算中心建设。
三是深化数据共享开放。以应用场景为牵引,征集遴选一批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示范项目,开展数据开发利用竞赛,孵化一批创新应用成果和标杆应用。打造厦门数据港。组织编制厦门数据港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明确建设目标、发展方向和产业重点。鼓励跨国公司在厦设立数据总部,争取在跨境电商、跨境支付、供应链管理、服务外包等典型应用场景下的数据安全规范跨境流动在厦门先行先试。积极发挥对台优势,探索建立厦门与台湾安全有序的数据双向流动机制和企业白名单规则,支持美图、吉比特等厦门本地互联网企业开设台湾节点。
四是鼓励支持高校和科研机构成立相关研究院,开展数字厦门建设理论研究,建立“数字厦门”建设标准规范和评价指标。
五是提升城市大脑底座支撑能力。加快感知中台建设,推进交通运输、生态环境、市政园林、消防救援、安全应急等城市运行管理领域的传感设备一网接入,实现全城运行态势一网感知。提升数据中台效能,实现数据一口归集、集中清洗和分类治理,支撑数字城市各类业务系统高效运转。
(三)进一步建设一批智慧城市应用“厦门样板”
一是适度超前推进智慧交通建设。推动大交通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升级,全面提升各交通管理部门决策支持服务的针对性和一体化水平,提高全行业空间信息应用水平、行业精细化管理与数据应用能力和增强交通行业的社会服务能力,为交通规划建设、运营管理、政策制定、航空客运补贴应用管理等提供综合性、全局性、关键性的服务支持。持续提升厦门交通智慧出行服务平台,探索整合乘车码,力争给市民带来“一站式出行”服务体验。探索建立全省首个交通碳积分平台,形成各行业各部门共同参与交通碳积分体系建设的良性循环,助力提高市民绿色出行意识和绿色出行分担率。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基础上,根据《厦门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实施细则》,开展我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等工作,加快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发展及应用。
二是深化医疗服务数字融合发展。继续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提质升级工作,完善互联网医院医疗服务配套政策。根据《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规范互联网医院监管工作,保障互联网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探索建立市级互联网医院监管平台,加强监管手段。
感谢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领导署名:周桂良
联 系 人:顾令飞
联系电话:2896581
厦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3年5月31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